航天精神今日談:
“國家有需要,我一定要做成、做好?!边@是許明珠從業(yè)24年踐行的諾言,也是他對工匠精神的生動詮釋。從少年到匠人,從學徒到大師,許明珠用執(zhí)著和堅韌打造釬焊產品,他深諳釬焊之道:將自己的青春“熔”進工藝并化身為最好的釬料,與祖國航天事業(yè)緊緊焊在一起。
17歲,剛畢業(yè)的許明珠加入航天開始學習釬焊。
釬焊對溫度控制的要求比其他焊接更高,操作難度大。加之當時技術條件不成熟,生產任務緊張,工作又苦又累,很多學徒都轉崗了。許明珠卻說:“釬焊這件事,只要國家有需要,我就會一直在這方焊爐邊,把它做成、做好!”
他耐著性子鉆進書海、扎進車間,很長一段時間都睡在焊爐邊,數以萬字的學習筆記陪他度過了無數個“滾燙”的夜晚。漸漸地,他的釬焊技藝日臻成熟,成了行家里手。
2017年,許明珠接到了一項新任務——用釬料將多達10層、焊縫長度近百米的焊件加工成型,且誤差必須控制在0.02毫米(大約發(fā)絲直徑的1/6)之內?!爸灰幸惶幉荒堋畤澜z合縫’,整塊加工件都要報廢?!?/span>
要求高,經驗少,第一批焊接的測試產品竟有一半不合格!
許明珠難以接受,但他沒有放棄。
按照流程倒推復盤, 一套產品有1600個焊點,他不放過任何一個“疑點”,與技藝較量,與自己較量。他經常忘了時間,腦海里只有產品、構型、工藝......最長的一次,他在焊爐邊上站了近10個小時,放下工具的那一刻,發(fā)現(xiàn)全身都麻了。
一天,零件上一處發(fā)絲粗細的接刀痕引起了許明珠的注意,這原本不在檢驗范圍內,誰都沒有注意,但許明珠沒有放過,這個“小瑕疵”會影響到成??!許明珠和團隊調整后再次試加工,順利實現(xiàn)了近百米焊縫的復雜產品焊接一次成功!
那一刻,許明珠和同事們相擁而泣。歷經一個月的研究和摸索,他們讓多層復雜產品從模型變成了實物,焊接一次合格率得到顯著提升,為航天防務事業(yè)發(fā)展提供了有力支撐?。?/span>海報/高婕 文/呂崢)